一、人为什么活不到自然寿命?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50—160岁。根据寿命期为生长期的5—7倍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0岁;根据寿命期为性成熟期8—10倍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根据细胞分裂指数算,人类细胞约能分裂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约为二年半,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来岁;根据怀孕期推算,十月怀胎,那么人的自然寿命约160—170岁;有的科学家认为人可活到二百、三百、甚至五百岁。但现代人普遍活不到自然寿命,大多半百而衰,活到一百已很不容易,一百五、六十几乎见不到。但动物却普遍能活到自然寿命,为什么?有种红海胆寿命为200年,龟类可活500岁,甚至千岁,南极海绵寿命长达一万多年。
其实中国古代圣贤早已知道其中奥秘,就是老子说的“智慧出,有大伪。”人类这种高智能生物出现后,特别在私有制、阶级社会出现后,有些人犯了大错误,许多人不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了。也就是《内经》讲的,上古真人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尽终其天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西方近现代科学,基本上是建立在机械论、还原论的思维模式上的。西医的基础是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其分解深入细微已达细胞、分子、原子、DNA水平,但缺乏整体认识,生理学和心理学是分开的,所以对身心、心物、物质和精神的理解是二元论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对生物学的重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其不足是没有区别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正反两方面效应,没有与医学相联系,不懂人体第三信号系统。
东方医学,中医、养生术、黄老之学、人体科学,这方面有超过西方科技的地方。因为东方思维是系统论、整体式思维模式,身心、心物、物质和精神是一元论的观点,天人是合一的。中医养生术、黄老之学、人天科技强调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特别是懂得第三信号系统的调节技术。所以中国古代有些圣贤就能活到一百五、六十岁,甚至二、三百,还有不知其所终的。老子写《道德经》时已一百五、六十岁,身体还很好,能出函谷关到西方去旅游。司马迁《史记》说不知其所终。据说吕洞宾380岁后著《三宝心灯》,《全唐诗》收其诗作二百多首,被传为诗仙。养生家懂导引术的彭祖生于夏代,到商未已767岁。传道给黄帝的广成子据说活得更久……这方面的经验学说需要很好总结,继承,发展。
二、人体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正反两方面效应
人体由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以下部分实现生成的、比较固定的不变的反射称为无条件反射,这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即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律的部分,主要由脊髓和脑干,包括延髓、中脑、丘脑、垂体、松果体、海马等自动调节。生物史研究发现扁虫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爬行动物松果体已很发达。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更发达。人体心、肺、肝、肾、胃、肠等生理活动过程都是中枢神经自动调节的,千万年的进化已使其自动调节功能相当好,相当稳定,是自律的,如果大脑皮层过多去干扰,外界过多干扰,反而会影响其正常调节,打乱生命节律,使生命活动过程出现毛病。这一部分功能是遗传的先天的,有些类似东方古人讲的先天元神、种子识、藏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中脑、丘脑、垂体、松果体、海马中也都藏有动物进化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多种调节机制,特别是海马,具有长期记忆功能,只是有的进化了,有的退化了,有的潜藏着,有可能开发出来,这就是有些人的特殊功能,实际是生物本身历史上所存在过的。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经验积累学习获得的,在高等动物人类身上是通过大脑皮层来实现的反应。这不是先天的、可遗传的,而是后天学得的,有些类似东方古人所讲的识神,七识。但这一部分经过长期进化有一些也可形成记忆积累,可以遗传。俄国生物学博士卡缅斯基说,人有三种记忆:第一种是遗传记忆,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可以由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处于隐藏状态,在特殊情况下会显示出来,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10比特,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功能的全部信息;第二种是免疫记忆,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能记住侵入的细菌、病毒,作出反应,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第三种是神经记忆,信息量高达1011比特,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我认为这也有些类似古人讲的元神、藏识,是人类祖先千万年经验、知识、智慧、能力的进化积累,是可以遗传、激活的。恩格斯也说到“遗传积累”、“获得性遗传”问题。他说“因为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近代自然科学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种:每一个体之必须亲自去经验,现在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别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如果在我们中间,例如,数学公理对于每个八岁的小孩都似乎是不证自明的,都无须用经验来证的,那么这只是积累的遗传的结果,要用证明来给非洲黑人或澳洲土人把这些公理解说清楚,却未必可能。”(《自然辩证法》)白求恩大夫也曾说“细胞有记忆”,能“记得它们祖先”,甚至“一百万年的记忆”,像潮汐的节律,光合作用的机制,它“有这种神力”记住,并能“重新获得新生。”(1938年华北笔记)(045)
根据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条件反射有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直接刺激作用形成的联系和反应,这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简接作用形成的联系和反应,这是人类独有的。
这些年的研究发现,在有些智能较高的动物身上,经过训练也能对少数语言符号做出较为简单的反应。但只是在人类身上获得了充分发展。所以人类大脑皮层十分发达,特别是新皮层。生物史说明鱼类、两栖类的脑已开始有了皮质。爬虫类新皮质出现。哺乳动物新皮质开始主管。而人类大脑皮层形成复杂沟回,说明大脑皮层十分发达。所以人类智慧远远高出其它动物。
但“智慧出,有大伪”。这就需要弄懂人类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反射对人体所具有的正反两方面效应。
人要吃饭,调和五味可以滋养五脏。人要欣赏音乐,调和五音可以涵养五志。实验证明给动植物放轻松柔缓的古典音乐会增产;但放现代摇滚乐会减产;噪声噪音会致病。人也一样,所以老子说五色也可令人目盲,五音也可令人耳聋,五味也可令人口伤,驰骋田猎也可令人心发狂,为了得到难以得到的东西也可令人费尽心机。今天的环境污染,光污染,噪声噪音,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过于奢侈糜烂的物质生活享受,政治动乱,战争掠夺,恐怖活动,生化武器等等,对人身伤害更大。所以老子说“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毋骄、毋矜、毋伐。”
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虽然是语言文字图像符号间接作用形成的,但也可浸入人心。美好的语言文字音乐绘画有益身心健康;反之也可毒害心灵。谗言碎语都可对人身心造成伤害,一篇大批判文章可以对人产生很大的打击,黄色凶杀小说、电影、图片能够毒害人们心灵。思想道德对人身心的影响调控力是相当大的,所以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不能低估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理论、学说、流行思潮对人的负面影响。古人甚至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动物大脑皮层不发达,对语言文字反应能力差,倒反而使其这方面的应急反应少,能量消耗少,所以反倒能容易活到自然寿命。而人类大脑皮层这么发达,思维活动这么复杂,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反倒造成费神耗力,早衰早亡,活不到自然寿命。
人类大脑思维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约相当于25瓦电能(能点亮一个25瓦的电灯)。成人大脑虽只有人体重量的2%(约1400克),但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高级复杂思维活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和葡萄糖,而有氧代谢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自由基,会杀死脑细胞,损伤人体。所以思虑过度伤心伤身,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热伤胃。人生气、悲痛时会分泌毒素,有害身心。脑垂体还能产生死亡激素,起动死亡开关,控制细胞死亡的基因CED—3、P53会发出指令,Fas蛋白质会传达自sha指令。混乱的思维,错误的思想,恶劣的情绪,会扰乱人体生物钟,打乱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调节,打乱DNA—RNA基因编码顺序和开关,致病、致癌、甚至致死。
所以中医养生十分重视身心的相互作用,强调“百病源于心”,认为“上离其道,下失其事”,“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因此医病先医心。中医道家养生术、黄老之学、人体科学懂得人体还有第三信号系统,可以很好调节身心健康长寿不病。
三、人体第三信号系统
人体第三信号系统是用东方中医养生术、黄老之学、人天科技调节人体生命系统。它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环境也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超巨系统。需要用正确的意念,通过经络系统,遵照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进行调节。人体经络遍布全身,是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不可不通。西医不懂经络是大失误。人与自然环境的超巨系统也要按客观规律正确调节,以使其协调持续隐定发展。简言之,遵道贵德,用德和道去调节人体生命系统,才能健康不病,达到自然寿命,甚至超过人的自然寿命。
人体第三信号系统的调节,根据其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础层次,所谓筑基,要“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简单通俗讲,就是闭目养神,大脑皮层停止思维活动,让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脊髓、脑干、生物钟、垂体、丘脑、海马按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自己去调整,不要去干扰、打乱、破坏它,好像回到婴儿时那种纯朴善良状态,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大脑的纯静洁净状志,也使人体生命活动进行得更好。《外经》所谓“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但“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就是这个意思,即大脑皮层思维活动,第一、第二信号系统要“死”,停止活动;但中枢神经系统,第三信号系统又要“活”,让它更好去调节。这样身体才能好。也就是所谓“识神退位,元神出来。”
中国道家讲“人生百病自有百药疗之,人身自有长生药,自身药库良药全,先天元神是神医。”“先天元神”就是中枢神经,“良药”就是人体自己分泌的各种激素、呐啡呔、活性酶、免疫因子、干扰素、神经介质等。人体内分泌系统就是中枢神经调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就含有几十种生化物质,能杀菌、助消化、促生长、抗衰老,中医道家称为“津浆玉液”。松果腺分泌褪黑色素,能调节生物钟、提高免疫力,也是自身天然滋补剂。垂体也分泌有多种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机体生长。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水盐代谢,糖和蛋白质代谢。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甲状旁腺素调节血钙平衡。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调节淋巴系统免疫功能,生成T细胞。神经介质有一百多种,每种都有其特殊功能,神经联系少不了它。所以中医道家养生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精神调养最重要,养心在静。
闭目养神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都要暂时关闭起来,让条件反射不起作用,特别是要挡住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负面作用。主要是防止“虚邪贼风”(冷热风寒的刺激,细菌病毒的侵入)和“大伪之贼”(错误的思想、言论、行为、学说影响)。让第三信号系统畅通工作。
所谓性命双修,身心并炼,但要以性领命,以心主身;所谓调形、调息、调心,三调要以调心为主,通过调心来调息调形;所谓养心在静,入静入定,静心净心,明心见性;都是讲的这个意思。《心术》讲“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上离其道,下失其事。”《心经》讲要“善护念,无所住”,即要善于爱护自己的大脑,精神,不要让一些私心杂念去污染它,不要让它过于劳累,要有劳有逸。要心胸开宽,精神乐观,要断尽一切烦脑,什么都不要往心里去,要想得开放得下,心态好身态才好。所谓“笑一笑,十年少”,“笑到病除”,等等,都是修性养心之法。心理健康,生理才能健康,这样身心才能真正健康长寿不病。
现在的心理疗法,非药物疗法,自愈疗法,音乐疗法,阅读疗法,催眠术,笑疗等等,其实都是这方面的展开。
第二层次,比较高的层次,比较难一点,要“恒德不忒,复归于旡极。” 这就是要“回到至阳之原,至阴之原”,回到生命源头。这要行颠倒术,打通任督脉小周天,固精全神,积精累气,还精补脑。要用脐呼吸(胎息),用螺旋运动聚能法,炁聚丹田,激活命根、命蒂、命宫,激活胚胎干细胞,用肾、肝、下丹田、神经元等分离出来的干细胞,DNA、RNA,物质能量,重组生命老化的机本,损伤的机体。通过ATP(三磷酸腺苷、人体物质能量转换器)把能量转化为生命物质,这有回春再生的效应。
甚至脑细胞也可再生。过去说脑细胞死亡后不能再生,人到中年后大脑细胞逐渐衰老死亡,没有办法回天。但今天科学证明脑细胞死亡后也可再生。人大脑发展有二个高峰期:一个在35岁左右,大脑容量达到1400克左右(新生儿约400克);另一个在65岁左右(利用颈交感神经阻滞,保证脑血管畅通,增加脑血流,给脑提供最大的营养,脑功能更加强大,促进再生。),大脑容量达到1600克左右(参看杜比宁《人究竟是什么》引舍甫琴科材料)。所以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有一定道理。65岁左右是人的经验、知识、智慧、能力达到最高峰期,人真正到了成熟阶段,应该是最出成果、最有创造的时期。但许多人半百就衰老了,很可惜。到55、60岁就必须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太可惜。这也是错误观念,大伪之贼,不懂第三信号系统造成的。中国古代有些圣贤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所以有超常的智慧,能活得很长寿命。黄帝就工作到一百岁才传位。
人脑信息储存密度高达1012比特/立方厘米,人一生可储存100万亿信息单位,我们现在只利用了大脑功能的10%左右,还有90%左右尚未开发利用,大脑智慧,功能的开发利用潜力还相当大,“元神”“藏识”中许多积累潜藏的智慧、功能我们还没有开发利用,脑科学、脑技术、思维科学技术的前途无量。这方面东方古老“心学”(思维学)、“心术”(思维术)中许多学问技术,我们是可以继承发展、开发利用的。
东方中国的回春术,颠倒术,干细胞疗法,比国外西方的干细胞疗法更好,因为不必求助于外源胚胎干细胞,没有排斥反应,也不产生伦理道德上的问题,所以是养生健身长寿自疗的好疗法。
但“恒德不忒,复归于旡极”不容易做到,调节技术难度大,这里不能有一点差错,以免出偏,需要很高的道德和智慧,才能掌握第三信号系统第二层次的调控技术,最好有真正懂行的老师指导。
第三层次,是更高层次,更难把握,这就是要“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这是古人所谓“至人”,“真人”的层次,要“复归于朴”,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老子说“朴散为器”,“形而下谓之器。”所以“朴”是器的有形世界还未形成前的无形世界阶段,也即古人所说的无、炁、空。用今天科学语言讲,就是真空场能,真空不空,里面充满了光子、电子、中微子、宇宙射线、暗物质、暗能量……要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就要打通天地大周天,打通百会、天目、涌泉穴,开通人体百脉,沟通与宇宙天地、与大自然物质能量的交换。这也就是“瑜伽”,即天人相应,整合升华。也是“涅槃”“菩提”即形同虚空,心空一体,物我两忘境界。也是中国古人讲的体(形)合于心(神),心(神)合于气(炁、旡),心形(形神)泯合,神气(炁)冥符,与旡(炁)同体的境界。
达到这一层次时入静入定能调控α脑波(频率约8~13赫/秒)与宇宙中体曼波(频率约8~14赫/秒),一种低频宇宙波(频率约7.5赫/秒)同频共振,有功能放大作用,可借助宇宙波远距离传输。这就是所谓不思而玄览,理极而自通,心弥静而智弥远,可思接千里,不出门而知天下,无为而无不为。
使光子、电子、中微子、暗物质、暗能量从天目穴,百会穴及人体全身穴位进入人体(有些不通过穴位也可穿透人体),积聚中脉、中宫、丹田,能增强人体光场、电场、生物场,生命力,可出现人体超导现象,强磁场,形成人体激光,高能高温现象,能强身健体,可御寒,辟谷,可给人治病,能有一些大德、大智、大能出现。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经历了生物进化的全过程,人类高级生命运动形态是能包含产生几乎所有低级运动形态的,它还有更高的运动形态。人类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记录了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调节功能。所以当大脑入静入定,识神退位,元神出来,潜意识开发出来,把握了这些规律,是有可能把这些特殊功能形态,运动形态激发调动出来的。
还有光化、宏化、气(炁)化现象,即通过ATP,人体内物质能量转换器,再把生命物质转化为光能,把长期积聚于体内的光能再放回到宇宙中去。所谓“与日月同光,同天地齐寿。”我在前几年曾写文章指出过,这就是“……旡(炁)——有(万物,人类)——旡(炁)……”的宇宙根本法则和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这时的“天人合一”就是达到了宇宙根本规律与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高度统一。
1952年索朗南吉宏化时,西藏工委张国华等领导和西藏上层人士土登尼玛等很多人都观看了宏化的全过程并有文字记录。1994年巴穷活佛94岁去世时也是宏化走的。宁玛派有四十位宏化者。道家历史上也有许多宏化,光化,气化走的。也有文献记载。
要达到“恒德乃足,复归于朴”很不容易,没有相当高的定力、调控力、意念力,没有相当高的德行智慧,没有相当高的功能积累,很难达到这一层次。但人人都有佛性,即这种智慧和悟性,人人能成佛,即成为智者觉者。“仙人道士并非神,积精累气方成真”,积精累气到一定阶段能达到这一层次。只要尊道贵德,能成为一个大智大觉者。
人体第三信号系统的确立,东方中医学养生术,黄老之学,人天科技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我称之为中国的第一大发明,其科技内涵和深远意义大大超过四大发明。希望中国的这第一大发明能像四大发明那样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更美好的阶段。
1949年,共产党当政,接手一穷二白的中国。人均寿命38岁。
1959年,共产党执政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44岁。
1969年,共产党执政二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51岁。
1979年,共产党执政三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57岁。
1989年,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63岁。
1999年,共产党执政五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68岁。
2009年,共产党执政六十年,中国人均寿命为75岁。
长寿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静养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
但我们应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等于长寿”,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次,寿命 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 20年;乌龟的心率 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900次,寿命却只有 2年。
许多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
所以记住—— 生命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是否人人都要运动?是否人人都适合运动?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只需要静养就够了。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这个“养怡”两字,“养”就是指养生,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精神心理状态。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
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在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365天,24小时不间断锻炼吗?
或你在上班,商场购物时,突然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你也能马上跑去锻炼?消除这不良情绪吗?何况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为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识所控制的,何况运动乎?
民间有句俗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这说法也不对。因为在饭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到胃部帮助消化了。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于健康反而不利。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练太极拳除外,因太极拳属气功中的动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意、调息,这是动静结合。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少动的,却又长寿。
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三个副总统,其中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曾说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运动,典型的大胖子(超胖)。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 105岁,属长寿。
台湾作家李敖说:他妈妈就是反科学的,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从早到晚喝可乐、咖啡、沙糖包子,爱吃高碳酸食物,活了90多岁。其爸爸,对生活很讲究,才活 50多岁。
我们现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普遍认为,抽烟会得肺癌,于是强调要戒烟。殊不知,现在的癌症是国际医学难题,至今未都能找出,癌症的病因是什么?子宫除外,子宫癌被世界医学专家公认,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HPV)。若谁找出了癌症病因,那他就可获得医学诺贝尔奖了,是造福人类的大救星了。所以只能说抽烟,对某些人的身体是有害健康的。
比如:毛泽东抽烟,83岁;邓小平抽烟,90多岁;宋美龄抽烟,100多岁;前北大校长马寅初抽烟,105岁。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抽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话说:“人参吃死无罪,黄连治病无功”。人参是补药,补阳,大补元气。对阳虚、气虚者来说,就是补药!但对阴虚体质的人,就是毒药!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白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步跳舞健身体。
最好的死亡处方-拾遗
一、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
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
“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
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
“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
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
“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
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
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
“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
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二、“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
2015年起,开始四处去“拦刀”。
他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
“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
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放疗。
“就是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
再用化疗放疗把周围小土块清理掉。”
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
“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
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
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
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
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
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
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
“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
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
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
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
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所以,朱正纲现在更愿称自己是“肿瘤医生”。
外科医生关注的是这次开刀漂不漂亮。
肿瘤医生则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
“这有本质的区别。”
三、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
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
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
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的文章--《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
“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
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
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
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他第二天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
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
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
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
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
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
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他们在人生最后关头,集体选择了生活品质!
“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
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
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
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
这是连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
如果有一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
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
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
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
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
于是患者的噩梦开始了。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
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
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
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
四、罗点点发起成立“临终不插管”俱乐部时
完全没想到它会变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
有一次,她和一群医生朋友聚会时,
谈起人生最后的路,大家一致认为:
“要死得漂亮点儿,不那么难堪;
不希望在ICU,赤条条的,插满管子,
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
最后‘工业化’地死去。”
十几个老人便发起成立了“临终不插管”俱乐部。
随后不久,罗点点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
“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
“我希望让谁帮助我。”
这是一份叫作“生前预嘱”的美国法律文件,
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刻通过简单问答,
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
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要不要插气管等等。
罗点点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于是她携手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
创办了中国首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
“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
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
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陈小鲁一直后悔没有帮父亲有尊严地离开。
陈老帅病重到最后,已基本没有知觉。
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
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
“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非常痛苦。”
陈小鲁问:“能不能不抢救了?”
医生说:“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
当时,陈小鲁沉默了,他不敢作这个决定。
“这成了我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
了解罗点点和陈小鲁倡导的“尊严死”后,
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申明放弃临终抢救:
“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
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
如插各种管子及心肺功能启动等,
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
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李又兰病重入院,
家属和医生谨遵其生前预嘱,
没有进行过度地创伤性抢救,
李又兰昏迷半日后飘然仙逝,
身体完好而又神色安宁,家人伤痛之余也颇感欣慰。
“李又兰阿姨是被生前预嘱帮到的第一人。”罗点点很感动。
五、经济学人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
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何谓死亡质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后生活质量。
英国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当面对不可逆转、药石无效的绝症时,
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
何谓缓和治疗?
“就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
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
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
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
缓和医疗有三条核心原则:
1、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2、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3、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英国建立了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
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
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
这时,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多项建议和要求:
1、要多抽时间陪病人度过最后时刻。
2、要让病人说出希望在什么地方离世。
3、听病人谈人生,记录他们的音容笑貌。
4、协助病人弥补人生的种种遗憾。
5、帮他们回顾人生,肯定他们过去的成就。
肝癌晚期老太太维多利亚问:“我可以去旅游吗?”
医生亨利回答:“当然可以啊!”
于是维多利亚便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
六、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
一是治疗不足。
“生病了缺钱就医,只有苦苦等死。”
二是过度治疗。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
尤其是后者,最让人遭罪。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
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钱不要紧,你一定要把人救回来。”
“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
每天,他都会遭遇这样的请求。
他点着头,但心里却在感叹:
“这样的抢救其实有什么意义呢!”
在那些癌症病人的最后时刻,
刘端祺经常听到各种抱怨:
“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才琢磨过来,
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
为治病卖了房,现在还是住原来的房子,
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
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剧,
每一集演完,都告诉我们,
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
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
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
病人不但受尽了罪,还花了很多冤枉钱。
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
有时,刘端祺会直接对癌症晚期病人说:
“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
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
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
又没多久,病床换上新床单,人离世了。
整个医院,刘端祺最不愿去的就是ICU,
尽管那里陈设着最先进的设备。
“在那里,我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
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
难道就是为了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吗?
七、穆尤睿做梦都没想到
自己的文章会在美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这篇文章让许多美国人开始反思:
“我该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
美国人约翰逊看完这篇文章后,
立即给守在岳母病床前的太太打电话: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
最大的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过度治疗。
不要再抢救了,让老人家安静离开吧!”
太太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
第二天,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这件事,也让约翰逊自己深受启发:
“我先把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写下来。
将来若是神智清楚,就算这是座右铭;
如果神智不清了,就把这个算作遗嘱。”
于是,约翰逊写下了三条“生前预嘱”:
1、如果遇上绝症,生活品质远远高于延长生命。我更愿意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亲人,多回忆往事,把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尽量做一些。
2、遇到天灾人祸,而医生回天乏术时,不要再进行无谓的抢救。
3、没有生病时,珍惜健康,珍惜亲情,多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
随后,约翰逊拨通电话,向穆尤睿征求意见。
穆尤睿回答:“这是最好的死亡处方。”
当我们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时,
是像约翰逊一样追求死亡质量,
还是用机器来维持毫无质量的植物状态?
英国人大多选择了前者,
中国人大多选择了后者。
八、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
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陈作兵,
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后,
没有选择让父亲在医院进行放疗化疗,
而是决定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和亲友告别,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
他度过了最后一个幸福的春节,
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
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
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
最后,父亲带着安详的微笑走了。
父亲走了,陈作兵手机却被打爆了,
“很多人指责和谩骂我不孝。”
面对谩骂、质疑,陈作兵说:
“如果时光重来,我还会这么做。”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我们,至今还没学会如何“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