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自1989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组滞两种方法,对比观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共20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资料及方法 本组200例,男43例,女157例,年龄42~68岁(平均56岁),病程2月至2年,26例伴有肩关节粘连。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相同。
治疗组用腋神经阻滞,选择穿刺点(1)肩胛骨外侧角外侧约1cm处;(2)在腋后线、腋窝下角与肩胛冈连线中点;(3)上肢外展,可触到大园肌与肱三头肌交点,其上方约2cm处。在此点按压有酸胀感或麻木感,且异感可向肩部放射。用5? 或6号细针在穿刺点处垂直进针约2.5cm,肩部有异感,抽吸无回血,注入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2mg、维生素B60.1g、维生素B120.5mg。对照组用肩胛上神经阻滞,采用常规方法。两组用药相同,3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日。对照组第一疗程结束后,效果不佳者,改为腋神经阻滞。
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第一疗程后,治疗组痊愈77例,显效21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是6、36、58例。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未痊愈者继续第二疗程治疗,对照组改为腋神经阻滞。治疗组23例中,痊愈5例,显效18例;对照组94例中分别是78和16例,对照组两疗程比较p﹤0.01。
体会 腋神经阻滞能改善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扩张血管,使内因性抗生物质到达疼痛部位,从而使肩关节周围病变得到治疗。而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我们观察效果差,可能因肩胛上神经只支配冈上、下肌,不支配肩关节及三角肌所致。通过第一疗程可看出,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第二疗程对照组效果不佳者改腋神经阻滞,效果仍很好。对照组两疗程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可见,腋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切实可行。
发表于《中华麻醉学杂志》1993; |